2021年04月02日
18世紀,一位客人參觀富蘭克林的實驗室時說,“您做的這些工作有什么用?” 富蘭克林反問,新生的嬰兒有什么用?因為,在富蘭克林看來,科學的價值并不顯示在誕生之初,而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出來。
探訪燎原雙語學校(以下簡稱燎原雙語)的過程中,我腦海中一直想到這個故事。教育是一項帶著孩子“與時間做朋友”的事業,在漫長的12年學校教育中,給孩子埋下什么樣的種子,才能讓他們在未來人生中收獲助益與價值,這是一個問題。
愿意直面這個問題,并以此為起點,著手變革教育的學校不多,但燎原雙語是其中之一。
本文轉自公眾號:看教育 ID:EnsightEducation
在很多家長的眼中,燎原雙語學校一直是很低調的存在。燎原雙語前身為創建于1992年的上海市燎原實驗學校。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的民辦雙語學校,它主要采用的國家課程教學。2016年,其正式更名為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,并以中國國家課程為基底,融合IB國際文憑組織PYP(小學項目)和MYP(中學項目),嘗試國際課程的本土化探索之路。
經過近30年的深耕沉淀,燎原國際化課程探索的路子逐漸亮眼起來。2021開年,經IB資深認證官的考察和評估后,燎原雙語喜獲IBDP認證。從此,其所屬的育莘教育也榮升為上海第二家幼小初高IB一貫制教育集團。
不是對外國課程的拿來主義,也不是把孩子送進國外大學的送出主義,燎原借用IB先進的教學方法,來輔助和嵌入國家課程,從而去打磨一種以培養孩子能力為導向、關注其跨文化適應力、多元文化理解力,以及孩子長遠發展的融合教育模式。
“看一個學校國際化教育的程度有多高,還需要看學校本土化的程度有多深。因為你扎得夠深的時候,你才能看得更遠?!?nbsp;采訪中何詩美Narcy說道。Narcy碩士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,目前擔任上海市燎原雙語小學部副校長一職。
管理之外,她還兼任著IBO( 國際文憑組織,英文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)的多項工作。比如說,IB教師工作坊培訓官,IB學校認證授權組成員、IB區域駐場代表等。
本身學習英語師范專業,早早定下從教志向的Narcy,畢業后順利進入滬上一家雙語學校擔任PYP 中方老師,主要進行PYP課程的教學(當時,PYP大多于國際學校中實施)。授課之余,Narcy申請去日本求學,學習社會學(教育方向)。 正是這次學習的經歷讓Narcy對教育的認知有很大的轉變,也是讓她第一次意識到原來IB是可以和一個國家的國家課程進行深度融合的。 的確,日本于1979年開始引入IB課程,是目前亞洲國家為數不多的國際化教育融合較成熟的國家之一。位于日本關西的千里國際是一所令Narcy印象最為深刻的學校。作為一所K-12一貫制學校,它在彼時已經將日本的本土化教學與IB做到了很好的融合。
“這一段經歷讓我先于實操之前就看到了一個IB課程是如何在日本進行本土化?!?nbsp;加之多年PYP小學項目授課經驗及項目認證管理,參與IB PYP融合中國國家課程的研究和雙語教學實踐,作為資深的教育者,Narcy可謂一路見證了國際教育在上海的落地、生根,衍變成國際化課程的過程。 一提到IB課程,很多家長和教育者立刻會反射出“高難度、高挑戰”的標簽,好像“難”即IB課程的精髓,但實際上,IB含金量最高的價值,在于其一步步帶領學生學會學習、化難為易的能力,在于其對教師的提升,與高兼容性的特性。 在整整一上午的學校探訪與對Narcy校長的訪談中,我們深入了解了燎原如何以IB為“方法”,將之融入國家課程,打磨出更適合中國學生的本土課程,從中我們看到了發生在一所學校兩大轉變:
第一是教師的轉變,讓學生成為“教”的起點,
第二是課堂的轉變,讓學習能力成為知識之上的金線。
點擊繼續閱讀,燎原雙語兩大轉變
相關新聞與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