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25日

冬至文化周啟幕,慶典和傳統是對文化的表達

導讀

冬至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,它有著深層次的文化含義。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,為了增加對本民族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認同,在本周的校園內,特此在全校開展冬至文化課程周活動。究竟有哪些精彩的課程活動呢?

在本周的燎原雙語學校內,學生們在冬至來臨之際,開展了豐富的校園課程活動?!岸寥绱竽?,燎原熱鬧顯,童稚玩皮影,民族文化傳?!绷窃p語學校黨支部書記胡國慶在校園內看到學生們時感嘆道?!皯c典和傳統是對文化的表達”,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,增加對本民族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認同,通過國家課程與國際課程IB課程框架的融合,從本周伊始,校園內的冬至文化課程周精彩紛呈。

“民以食為天”,飲食文化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,在冬至節這一天,學生們品嘗了美味的餃子。當問道餃子的口味如何時,孩子們紛紛稱贊“好吃!”。暖陽下,操場上,學生們身著民族特色服裝,在校內歡聲笑語。

12.jpg

01

學科探究,知行合一

作為中國古代歷法上的一個節氣符號,冬至不僅指導人們應時而藏,安排生產生活,它更是一個維系著中國人親情紐帶的節日,所以我們有"冬至大如年"的說法。

歷代文人墨客以詩詞歌賦的形式詠嘆冬至,或記載天地日月星辰、斗轉星移;或抒發思鄉、思親的情感;或以此表達對周遭境遇的不滿,文以達意、詩以達情,通過對這些詩詞的解析,從中對冬至節氣的起源、測定、物候、民俗和文化含義窺見一斑。

02

家校共建,父母講座

除了教室內豐富的課程活動,在學校的會議廳內,家長們也參與到了冬至文化課程周活動中。

在“家長冬至故事講座中”,幾位家長們通過各種有趣生動的故事,從不同角度開展了對冬至文化的詮釋,孩子們聽聽津津有味。

因劇場座位有限,無法在劇場的學生通過遠程直播收看,一位媽媽從中國嫦娥五號登月的話題講起,隨后引入家鄉的冬至習俗,通俗易懂的講述,讓學生們從不同角度去體會冬至文化的廣博?!扒Ю锝饺f里遼闊,南北各地冬至不同,親子兩代分享延續,傳統佳節家國常駐?!毙W部PYP課程總監李筱彤老師在評價家長講座時說。

03

校園觀“戲”,體驗中手作

以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剪影,皮影戲(Shadow Puppets),又稱“影子戲”或“燈影戲”。在冬至文化課程周中,小學雙語部的學生們分批觀看了《三打白骨精》、《獅子舞》等精彩劇目。每場劇的間隙中,皮影戲節目的主持老師還教授了孩子們關于民間文化的特色?!巴瑢W們,當你們覺得戲好看時,要記得‘叫好’。這是我們觀戲中的一種禮儀?!碑斀榻B完之后,現場的孩子們在表演中紛紛叫好。

表演中臺上的皮影戲工作人員還請學生們上臺摸一摸,感受一下皮影戲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。沒想到,大家原本以為是塑料做的皮影戲道具,原來是用牛皮制成的??赐陸蚝笤賱邮?,教室內的皮影戲手工制作,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們的繪制。從觀看感知到動手體驗,知行合一的冬至文化課程周令燎原雙語學校的小學生們,在多元文化的學習中成長。

“冬至如大年,溫暖小團圓”,在一周的文化課程之后,在燎原雙語的學生們又將開啟新的探究。讓我們共同期待,在學科知識與文化的浸潤中,令他們成為植根中華的世界公民。


相關新聞與活動

出差我被公高潮a片